学校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七周年师生座谈会

作者: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1-10-16浏览:1378 分享到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七年来,我校广大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勇于承担新时代赋予高等艺术教育的新使命,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实践和创作导向,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信念的文艺人才,努力创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优秀作品。  

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七周年之际,10月15日,学校召开“人民文艺的价值引领与音乐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七周年师生座谈会,党委书记张立杰出席会议并讲话,各院系师生代表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党委副书记王刚主持。  

与会师生集体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并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和艺术实践经历,畅谈心得体会、分享感悟收获,并对下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出规划和展望。  

会议现场
张立杰讲话
王刚主持座谈会

  

教师代表发言

  

为古城西安五味什字、甜水井等地标老街道打造主题音乐的刘阳、任畅和孙鹏三位老师,在谈到项目创作初衷时依然心潮澎湃。他们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谆谆教导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艺术为谁服务”这一根本问题,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引领下,我们力图把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在高雅与通俗之间找到平衡,用大众耳熟能详的本土音乐元素,唤起集体“乡愁”,弘扬中国精神。实践证明这一条路是对的,而且要把这种艺术实践成效反哺于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贯穿于艺术人才培养全过程。  

参与组织第三届关中忙罢艺术节之“终南乐夜”民族管弦乐专场音乐会的艺术实践处处长刘宝玲认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艺术实践走向大众、服务社会还有巨大空间,教育引导学生走进基层,了解民情和国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而感悟真善美,充盈创作体验。  

钢琴系李佳教授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她介绍了“琴音传薪火——钢琴音乐中的党史”主题音乐会在延安鲁艺旧址、铜川等地演出的反响,音乐会在沉浸式体验中带领观众加深了对党史的认识和理解,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刻感悟思想伟力、传承红色基因,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从中深刻感受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担任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艺术策划和音乐设计的我校人文学院赵潇松教授,对我校师生倾力奉献盛会、圆满完成开闭幕式文体展演深表自豪。他说:“现场感受到了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对艺术的审美价值有了更深的体会。艺术生产的最终目的是经得起观众评判、历史检验,艺术实践最终的广阔天地是在社会和人民群众中。”他表示一定要把实践中的体会分享给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在重大艺术实践中发挥所长、服务社会。  

文艺要讲好党的历史,庚续红色血脉。刚刚带领学生完成音乐舞台剧《妈妈教我一首歌》展演的声乐系金楠教授认为,在教学工作中,要发挥学科交叉、融合优势,持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努力实现“以实践促教学,用艺术抒思政”的良好效果。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担任《江山如此多娇》大型民族管弦乐音乐会指挥的民乐系高伟副教授表示,广大教师要做优良学风的倡导者和排头兵,强化学生思想教育,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作曲系吴延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为音乐创作指明了前行方向,在创作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树立精品意识,努力创作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音乐作品。  

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人文学院崔莹副教授结合教学工作实际表示,要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艺术哲学观、价值观的阐释、研究和教学,加强中国传统优秀艺术观念的挖掘和研究,把审美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各环节。  

张立杰在总结讲话中对广大师生近年来在校党委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在人才培养、艺术实践、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文艺战线发生了巨大变化。  

张立杰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为文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对新时代高等艺术院校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要始终对标对表,在学习贯彻上持续发力:一是把握时代脉搏,用社会主义文艺观引领艺术教育。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高举精神之旗、树牢精神支柱,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勇立时代潮头,创作无愧于新时代的文艺作品。广大师生要结合专业,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创作出一批有筋骨、有水准、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三是追随时代先声,用家国情怀为文化强国服务。要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增强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提升思想文化素养,不断深化艺术思政成果;四是立足时代讲堂,不忘初心培养社会主义优秀音乐人才。深刻领会文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聚焦人才培养,争做新时代文艺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努力培养德艺双馨的社会主义优秀音乐人才。

  

学生心得体会

校学生会主席、声乐系2018级学生贺俊恺说:“作为陕西青年代表团的一员赴西藏阿里地区开展融情交流活动后,对习近平总书记‘文艺要服务人民’的论述有了更深的体会。哪里的人民需要文艺,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就要到哪里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文艺工作者,我们要不断为中国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文艺凝心聚力、引领时代。”

管弦系2018级申怡同学说:“有幸作为西音的一员参加了十四运开幕式演出,在这场国家级体育盛会中深深感受到华夏儿女的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情。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有了更深的体会。文艺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我们要努力求学问真、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今后要努力争做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传递正能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时代的大潮中实现艺术的创新,在党的指引下勇攀艺术高峰,为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参加了十四运志愿服务活动的音乐教育学院2019级郑好同学表示,经历了这次盛会的志愿服务活动,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有了更深的体会。她说:“比赛间隙,在志愿者之家参与了丰富多彩的团建活动,我很荣幸在活动中进行了古筝演奏,让大家感受了传统文化,进一步凝聚了志愿服务力量。虽然十四运志愿服务工作已经结束,但今后我将持之以恒的积极参加更多的活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升自我,奉献社会。”

音乐教育学院2019级楼魏琳同学表示,有机会加入到十四运会志愿者的队伍中,倍感荣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她说:“在服务女足赛事时,我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以饱满的热情服务于赛事当中的每一个人。这次盛会是我人生中一次不可多得的经历,这段经历让我更深刻的领略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内核和意义,也充分展现了西音精神。今后将保持这份热情,积极投入到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中,践行西音‘明德教化,乐音至善’的校训精神。”

音乐教育学院2019级田雪灏同学说:“作为十四运的志愿者,志愿服务时与我校同学一起通过演奏与合唱等形式,向大家展现了西音学子的风采,展现了青年志愿者的朝气蓬勃,也与大家分享了音乐的魅力。此次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我深刻认识到艺术与人民、与社会实践必须紧密结合。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不断发现自身问题,积极提升综合素质,努力做对社会有用之人。

责任编辑:

图说西音

西音新视界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