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系教师踊跃参加国内有关学术活动

作者:宁汐发布时间:2012-11-06浏览:1 分享到

金秋十月是学术研究收获的季节,也是学术会议汇集的时段。我院教师积极参与学术会议的研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2年10月18日至23日,在甘肃兰州召开的“中国律学学会第六届年会暨第七届学术研讨会”汇聚了国内外的乐学、律学、琴学等领域的专家20余人,有10余篇精彩的论文就近年来乐律学研究的最新动态进行了深入研讨。除了对中国古代乐律学典案进行考证、解析外,此次研讨会还衍生出新的研究领域,如:包括唱奏律学在内的应用律学、包括算律在内的理论律学、包括琴律开发的新领域等。尤为值得强调的是,将哲学、美学等学科融入乐律学研究的新开掘,拓展了律学这一强调乐本体属性学科的研究范畴,会议吸引了宋瑾等音乐美学专家的参与。大会分为六个专场,分别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我院音乐学系王安潮教授以乐学典案“唐俗乐二十八调”提交参会研讨,并主持了应用律学、交融乐律学研究等研讨的专场。会议的参会专家还聆听了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师生为此次会议专门准备的“律动和声”的专题音乐会,并对敦煌莫高窟艺术进行了文化考察,认识到其中的音乐蕴藏。加强理论研讨和音乐实践的关系,是此次研讨会的新动向。古代乐律学理论的深入研讨,使其在今天的文化多元语境下绽放出新的光彩!

10月23至26号在苏州和北京中国音乐学院举行的第七届国际音乐考古学学术研讨会吸引了国内外100余位专家的参与。其中,苏州会场的研讨又分为国宾组和外宾组等不同会场,北京会场除了理论研讨外,还进行了曾侯乙墓出土乐器和日本正仓院乐器复原成果展,并以这些古乐器为载体进行了乐曲编配和新创的展演。我院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村副教授和李西林副研究员以及王安潮教授参加此次国际会议,其中王安潮提交了参会论文《蔡侯墓出土编钟及其相关乐钟研究》。以中国古代音乐的艺术成就凸显为学术目的,此次研讨会以生动活泼优美的音乐实体乐响在来自全世界的专家面前展现了中国古乐的无限魅力,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新认识。紧随其后的“国际音乐图像学年会”,王安潮提交了之前编译的两篇国外研究论文,较好地起到对西方古代音乐图像领域研究的评介作用。

11月2日至5日在浙江宁波举行的“第二届东方音乐学会年会”吸引了数十位国内外专家,会议就东方传统音乐的历史与形态进行研讨。这一会议是夏野、江明惇等学者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创立,曾在当时的学术界占有突出地位并产生广泛影响。此次再次集会不仅挖掘、反映了东方传统音乐的艺术魅力,还反映出近年来该领域开掘的学术新动态。其中,对文化作用于音乐研究的思潮影响下的、多学科综合研究语境下的传统音乐进行了历史变迁与发展方向探索,学者们以宽视角、多形态对东方音乐进行了新解读。音乐学系王安潮教授提交了“文化地理学视野下的皖西民歌发展研究”的学术论文,对传统民歌研究进行了新拓展,这种历史叙事与形态变迁的解析角度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

文章录入:宣传部

责任编辑:

图说西音

西音新视界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