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繁会”民族室内乐音乐会成功举办

作者:文/杨国栋 图/黄定超发布时间:2016-10-31浏览:1050 分享到

2016年10月27日晚,“八音繁会——民族室内乐专场音乐会”在西安音乐学院交响音乐厅如期而至,这场音乐会是第十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艺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为主要创演班底的首场室内乐音乐会。 

音乐会从创意之初,便受到学院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李映方、王真等领导亲自为音乐会题词,华商报等主流媒体也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作为主创团队,民乐系从音乐会的节目架构、演奏人员的遴选,甚至节目单与海报的设计等细微之处,都进行了全局考虑,使整场音乐会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审美意味。比如,“八音繁会”的主题设计,是对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致敬,以及对民族室内乐这种形式的隐喻,代表者传统文化的根基。而节目中《山·海I仪式》、《黄土塬的呐喊》、《境》和《碗腔》这四首作品,则是专为本场音乐会委约而作,体现出现代音乐手法对传统文化的融汇。这种兼顾传统与现代审美旨趣的民族室内乐,在国内也不多见。  

演出当晚的盛况,同样令人兴奋。整场音乐会分为两个半场进行,上半场演出了《寻觅》《山·海I仪式》《黄土塬的呐喊》和《黄河船夫》四首室内乐,其中《寻觅》是一首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品,但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尺八与中国民乐的结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异域情调。《山·海I仪式》则是完全从当代作曲视角出发的作品,作曲家通过阅读先秦古籍获得灵感,用民族乐器的独特音响营造出令人“正襟危坐”的仪式感。《黄土塬的呐喊》用鲜明的陕西地域音乐曲调为动机,描绘出一幅既令人熟悉又让人新奇的音乐图景。《黄河船夫》作为上半场的最后一首曲目,将观众的情绪调动到最高点。该曲用中国鼓族为乐器,通过穿插《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的民歌旋律,将黄河船夫在惊涛骇浪中的种种表现展示的淋漓尽致、生动感人。  

下半场的音乐会由《吟月》《折桂令》《境》和《碗腔》四曲构成。《吟月》也是一首“埋没”已久的作品,曾获得全国首届“广东音乐”大赛第一名。此次音乐会将其重新发掘,依然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折桂令》是根据西安鼓乐素材写就一首新作品,作曲家从曲牌中抽取灵感,再到词牌中获取动机,最终形成了这部既有西安鼓乐神韵,又有当代创作思维的佳作。尤其是该曲中后段的鼓乐部分,当晚演出的十分精彩,令人久久难忘。《境》是根据古琴曲《酒狂》的主题所发展而成的一首新作,作曲家打破了原曲三拍子的固定节奏,用弹拨乐的特殊音色营造出一种新的感官体验。《碗腔》是本场音乐会的“压轴”之作,作曲家大胆的将钢琴、钢片琴、大提琴和贝斯等西方乐器融入作品当中,使乐曲既有对比又有交融。当晚演出时,四位国宝级的碗碗腔四大件演奏家,成为音乐会的焦点,他们用朴实无华又耐人寻味的音乐引起大家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共鸣,这也使本曲成为当晚谢幕时间最长的作品。  

在民乐系的积极筹划、缜密布局、细致精排和统筹调度下,赢得了“八音繁会——民族室内乐音乐会”的完美谢幕。本场音乐会,使民族室内乐这一形式得到了推广,催生了一批新的学术成果,同时还发掘了一些埋没已久的佳作,锻炼了民乐系师生的室内乐合奏水平。教学科研与艺术实践的有效结合,体现了民乐系的学科意识,这也将为学院在持续传承中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水平的战略布局中起到积极作用。 

 

《寻觅》鲁日融、张晓峰曲

《山·海I仪式》白超曲

《黄土塬的呐喊》阎岩曲

《黄河船夫》张列曲

《吟月》张晓峰、周煜国曲

《折桂令》符译文曲

《境》(世界首演)王寒曲

《碗腔》(世界首演)张晓峰编曲

合影

 

 

 

 

 

 

 

 

 

 

 

 

 

责任编辑:

图说西音

西音新视界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