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陕北民歌音乐会再登国家舞台获盛赞

作者:文/高贺杰 图/施宏发布时间:2016-10-31浏览:1098 分享到

2016年10月26、27日晚,由我院声乐系、民乐系、舞蹈系共同演出的《永远的信天游:陕北民歌音乐会》受邀国家大剧院“春华秋实”在北京上演。院党委书记李映方,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立杰,著名歌唱家姜嘉锵、王宏伟以及国家大剧院负责人和首都各界人士莅临音乐会现场。 

本场演出是继CCTV青歌赛和《陕北风情》之后,我院在国家舞台上又一次对陕北民歌传承和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音乐会由“苦难岁月的歌”“信天漫游的歌”“劳动生活的歌”三部分及全体演职人员共同演唱的“尾声”组成。曲目安排囊括传统民歌的历史记忆及日常写实的方方面面,如《祈雨调》《走西口》《一对对鸳鸯水上漂》《赶生灵》《三十里铺》《船工号子》等20余首陕北民歌经典作品;表演形式包含独唱、对唱、重唱、群唱、表演唱、合唱等多种形式;演出人员由声乐系陕北民歌教学实践班不同年级的学员、我院闫志才教授以及特聘教师骆胜军和骆翠莲、民乐系和舞蹈系师生组成。师生们扎实的演唱技巧、纯正民间音乐风格和饱满的舞台精神,让现场观众们切实感受到陕北民歌高亢辽阔的曲调与大气豪迈的精神,演出赢得了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音乐会还辅以小型民族乐队和民族舞蹈伴舞的点缀,构思编排精致巧妙,内容充实,结构紧凑,为传统民族声乐演唱赋予新意,多角度展示了西安音乐学院陕北民歌演唱专业及民族器乐、舞蹈表演等多学科综合实力。  

陕北民歌作为黄土地的绝唱,是一部陕北历史的百科全书,现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在原生民歌的社会影响与需求的大背景下,学院基于对优秀民族音乐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责任担当,极具眼光与挑战地开设了“陕北民歌教学实践班”。 

经过短短几年的建设,作为一个新创立的专业方向,经历了从生源的选拔到专业教学团队的组建,以及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等一系列专业体系的建设发展,做到了“原生态”与“学院派”的优势互补,民间技法与科学训练的有机结合,民间文化继承与舞台艺术呈现的有机统一,为地方性、特色的民间音乐文化如何在现代化的教学系统中传承并发扬光大,作出了有益尝试,积累了成功经验,相继涌现出杜鹏鹏、马静、常艳妮、周淋等一批活跃在国家级舞台的优秀学生。本次受邀国家大剧院再登国家舞台接受社会与舞台的检验,赢得了社会高度关注和广泛盛赞。 

 

苏文《祈雨调》

雒翠莲《小寡妇上坟》《三十里铺》
李静《走西口》
杜朋朋《一对对鸳鸯水上漂》《船工号子》

马田子、吉天《哥哥走来妹妹照》
张丽《老祖先留下个人爱人》
柳强强、高美美《赶牲灵》

卜晓刚《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马静《小桃红》

周淋、杜锐霞《连成拜年》

常艳妮《跑旱船》
王建宁、周淋《三天路程两天到》

雒胜军《摇三摆》《夯歌》

柳强强、吉天《锄地号子》

闫志才、常艳妮《秧歌调》

合唱《山曲好像没梁子的斗》

返场《东方红》

合影

 

 

 

 

 

 

 

 

 

 

 

 

 

 

责任编辑:

图说西音

西音新视界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