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音乐学院第十五届读书月的核心活动——“青椒”沙龙,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活动以打造“有温度的学术客厅”为理念,聚焦学科前沿动态,邀请校内外青年学者,为师生呈现了一系列精彩的学术讲座。
首场讲座由人文学院黄海博士带来《之于当代中国音乐美学“三大体系”建设的韩锺恩音乐美学》。讲座聚焦韩锺恩教授的音乐美学研究,围绕中国音乐美学“三大体系”建设,系统梳理了韩锺恩四十年研究对中国音乐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构建的贡献,阐明其理论如何成为学科发展的重要坐标。
第二场讲座由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刘瑞博士带来《黄土地的回想——温德青合唱组曲<黄土地之歌>的创作探究》,著名作曲家温德青的合唱组曲《黄土地之歌》成为讲座焦点。讲座深度剖析了这部融合西北民间音乐精髓与现代作曲技法的获奖力作,揭示了温德青如何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中,实现民族音乐语汇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当代音乐创作提供了宝贵范式。
第三场讲座采用了对谈的方式,图书馆王怡馆员主讲,人文学院宁颖教授、现代音乐学院白皓讲师作为对谈嘉宾。讲座将目光投向音乐类“非遗”在当下流行文化中的焕新,通过解析《黑神话:悟空》《哪吒2》等热门作品中的“非遗”音乐融合案例,解读了田野考察与“非遗”相关信息的获取路径,讨论了“非遗”音乐保护传承与创新开发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了高校在“非遗”学科建设、教材开发、田野教研及档案建设中的关键角色。
第四场讲座深入音乐理论领域,由武汉音乐学院欧吉询博士主讲,其论题《是偶然?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八声音阶的历史形成以及相关问题探讨》,探讨了八声音阶这一20世纪重要音高组织形式的形成过程。讲座从音高演变与和声发展的历史逻辑切入,揭示了其形成的内在必然性及相关问题的学术价值。
“青椒”沙龙的收官讲座《“秦派二胡”风格特点与创作实践》,聚焦本校特色音乐专业“秦派二胡”艺术,由民乐系郭琴星副教授主讲。讲座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演奏与探讨,系统解析了其独特的调式调性、旋律发展及演奏风格,并探讨了其在现当代语境下的创作实践与发展路径,彰显了地域音乐流派的蓬勃生命力。
本次“青椒”沙龙突破了传统学术活动的形式,营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学术客厅”。青年学者们以生动的语言解读学术前沿思想,引发现场热烈互动。活动不仅精准回应了师生对学术探讨的需求,还营造了开放、平等、温暖的交流氛围。沙龙虽已落幕,但这由青年之声所构筑的学术交流平台,将继续在西安音乐学院校园里延伸,引导广大学子在学习和研究中不断求索。
(撰稿:杜倩,审核:杨国栋)
责任编辑:牛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