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晚,我校召开体育工作专题调研座谈会。校体委主任、院长王刚主持座谈会,校体委副主任、副院长郭强,学工部、人文学院、教务处负责同志同体育教研部全体教师代表齐聚一堂,深入研讨我校体育工作补足短板、重构格局与拓展路径等重大问题。3个多小时的座谈会气氛热烈,大家分析当前问题、总结实践经验、谋划未来方向,为深化体教融合、推进“五育并举”注入了新动能。
王刚首先对我校2025年春季运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对全体教师和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他强调学校体育工作关乎大学精神积淀和文明成果积累,对学生全面成长十分重要,专业艺术院校的体育工作更具有特殊规律性和形式融合性,要结合专业特色有的放矢开展各项工作,引领艺术师生在强健体魄的过程中感受运动、力量和节奏之美,体验仪式、群体和社会之美,把音乐人的生命美学追求浸润在“五育”交融的日常文化实践之中。他结合党在延安时期文艺、体育教育融合的优秀传统,以及西音校史不同时期优秀风尚的正向作用,强调“体育教育是学校文明的重要生产方式,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体育文化背后,是红色基因和家国情怀,是集体精神和大学气象的凝聚”。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他指出全校上下要克服空间不足的固化观念和思想懈怠的认识不足,要坚持以改革意识和制度创新破解难题,进一步集聚共识、浓厚氛围,弘扬体育精神,让“野蛮体魄、文明精神”成为西音日常生活的主旋律。
座谈会上,体育教研部主任刘荣教授汇报了体育教学、队伍建设等工作,指出学校体育场地资源不足、学生锻炼积极性低、基层赛事缺乏制度化是当前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老中青三代教师代表围绕加强选修课设置、合理安排体测训练时段、提升教师队伍培训、恢复传统赛事、加强社团指导、建立多元竞赛体制、加大激励机制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学工部部长张凌结合学生活动实际,提出构建“阳光院系”竞赛机制、联动辅导员强化组织保障,进一步提升学生群体运动活力。教务处副处长侯高翔针对深化课程改革、开发“音乐体能训练”等跨学科课程提出设想,建议将体育成绩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人文学院院长高贺杰结合学院参与体育工作的实践的思考,提出体育育人需打破学科壁垒,鼓励艺术生在竞技提升中突破自我。人文学院书记张雅萍强调系统性改革的重要性,强调提升体育工作水平,必须协同发力、多管齐下打出“组合拳”。人文学院副院长宁颖从一线教师视角呼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加强科学运动指导,建议开设健康主题沙龙,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体育常识。人文学院副院长崔莹则对大学生体质标准测试、体育选修课的开设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学工部副部长刘菲儿结合学生管理实践提出将体育活动参与度纳入院系评优体系,引导辅导员加强思想引导,将体育精神融入日常思政教育。
郭强在讲话中对在座的一线教师长期以来倾心体育工作、为学校“五育融合”培养合格人才夯基垒台表示感谢,表示学校将认真研究分析大家的意见建议,尽快形成对策性工作思路。他结合我校本科生课程体系改革、体育人文通识、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等现状,详细阐述了为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加强基础课教学质量和内涵建设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他强调“立德树人、五育融合”始终是教学工作的根本目标和基本路径,要进一步发挥体育教学和教育的基本功能,进一步更新观念,多措并举提高学生体质达标率,要紧密围绕学校实际情况,精心策划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让操场成为校园活力之源”。通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推动体艺深度融合,构建以体育人的新格局,为立德树人和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筑牢健康根基。
座谈会后,校领导为体育教研部教师赠送书法作品,激励大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此次体育工作专题调研座谈,既是“问诊会”更是“冲锋号”,充分体现了学校以问题为导向、把‘五育并举’蓝图绘到底的理念。会议汇聚多方智慧,弘扬体育精神,为下一步深入推动全校体育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系统谋划。
(撰文:韩 杰,摄影:肖云森、胡嘉芮,审核:张雅萍、高贺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