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人文学院如期举办了“艺文讲堂”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特邀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期刊常务副主编齐琨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分别以《音乐表演声音感——民族器乐演奏、教学中听觉习惯的建构与传承过程分析》和《中国期刊网如何助力青年学者登顶》为题进行专题讲座。讲座由人文学院院长高贺杰主持,吸引了人文学院及民乐系的众多师生参与交流。
在第一场关于“音乐表演声音感”的专题讲座中,齐琨教授首先系统地梳理了“乐感与声音感”、“指法、技法”以及“表演习惯、听觉习惯”等核心概念,并深入阐释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她以法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托马蒂斯的“听觉—发音循环”观点为基础,强调了“听觉习惯”与“声音感”之间的因果关系。
接着,齐琨教授通过中国音乐学院古筝演奏家王中山的实践案例,详细剖析了器乐表演及教学过程中听觉习惯与声音感的形成与构建机制。她指出,器乐演奏者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建立的听觉习惯,是其进行音乐表演创造与创作的内在驱动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调整学生的行为习惯,重塑学生的声音感,进而完善其对不同风格乐曲的演奏能力。因此,她认为“声音感”不仅能够辅助器乐表演的学习与创新,帮助演奏者理解传统与现代乐曲风格的异同,还可作为音乐表演研究的一个全新方向。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齐琨教授针对“声音感”在器乐演奏法上的体现、跨文化传播语境中“声音感”的理解与接受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解答,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音乐表演研究案例,为深入理解音乐表演实践与音乐表演研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第二场关于《中国音乐》期刊网学术平台建设的专题讲座中,齐琨教授详细介绍了该期刊网的建设历程、基本架构和学术目标。她从“中国音乐期刊网简介”入手,逐步深入到“预印本平台介绍”、“中国音乐微信公众号”、“学术知识库”、“学术视频”以及“投稿机制及未来展望”等多个方面。特别强调了“预印本平台”作为一个快速、高效发布学术新成果、新观点的平台,对学者知识产权的保护、学术观点的交流、学术期刊的选稿等方面均具有创新性和重要意义。齐教授期待中国音乐期刊网能够成为助力青年学者学术登顶的重要平台,为中国的音乐学研究事业贡献力量。
齐琨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呈现了两场内容充实、观点鲜明的讲座,不仅为在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实践经验,加深了大家对中国音乐期刊网的认识,更激发了大家对学术研究的热情和追求。
(撰文:陈琳,邓洋 摄影:赵悦淇,丁妍文 审核:张雅萍,高贺杰)
责任编辑:方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