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非遗”研究与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工作会议

作者:王安潮、吴婷发布时间:2024-01-11浏览:443 分享到

2024年1月9日下午,为推进我校不久前获批的8个陕西省“非遗”研究基地及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发展规划,学校举行了基地建设发展专题工作会议。副院长郭强出席会议,程天健、李兴池、高晓鹏等3位基地首席专家,以及李村、李西林等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的专家参加会议。李村宣读了省厅关于“非遗”基地批复的文件。 

李村代表首席专家李明忠在中国琴学的研究以及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规划上提出,一是发挥学科优势,紧紧围绕古长安区域琴史研究,在研斵修护等方面不断产生新成果,二是在“非遗进校园”“让古琴醒来”系列活动基础上,不断加强学术品牌建设,在推进传承教育实践工作基础上,继续加强古琴艺术的研究与发展。

程天健在西安鼓乐的研究、传承教育实践中谈到了我校既往的历史积淀以及所取得的多项成就,计划在今后的两到三年建设中,加强西安鼓乐研究新成果以及传承教育实践的进一步落地与实施,继续秉承“请进来,走出去”的理念,开展西安鼓乐的相关交流音乐会活动,并计划进一步调研整理西安鼓乐音视频档案,推动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与成果转化。

李兴池在陕北民歌的研究、传承教育实践的发言中,回顾了我校在陕北民歌研究教学实践中所取得的成绩,特别强调了我校在陕北民歌专业的本科、研究生招生和教学上的建设成就。同时,指出了近年来“陕北新民歌”的不良社会现象,提到要加强基于保持陕北民歌韵味的展演工作,并强调我校有赵季平、田生玉等经验丰富的陕北民歌专家,在创编、表演上有传承教育实践的深厚基础,在相关领域要体现使命担当。

高晓鹏结合陕北唢呐的研究、传承教育实践,谈到这一特色民间器乐形式的群众文化影响力,作为陕北唢呐的领军人,他感悟溯起,回顾了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指出了近年来基于陕北唢呐的新创作在教育传承中的推动作用。提出在今后两年的基地建设中,一是要抢救挖掘传统曲牌,做好传承保护等相关工作,为教育实践提供动力,二是加强新作品的创作,为深厚的陕北唢呐艺术的研究传承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郭强指出,学校能在此次申报中获批8个基地,是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在科学研究、教育实践中的重大突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他表示,此次参加会议的核心任务是代表学校来了解情况,听取各位专家的建设意见和具体规划,为学校“非遗”建设工作提供服务与保障。8个“非遗”基地要建成具有学术研究特色的平台,科研成果转化的载体,要发挥各位专家的积极作用,围绕学校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十新”任务,科学合理地规划好基地研究内容与阶段性工作目标。要积极发挥我校学术人才优势,坚持一手汲取优秀民间音乐养分,一手做好民族音乐研究传承,不断推进教、学、研、演、创“五位一体”育人模式,通力合作把非遗基地建设落到实处,为学校“新两步走”战略和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音乐学院贡献智慧力量。

责任编辑:党婉嫕

图说西音

西音新视界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