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成功举办中国笛箫文化本源探究暨两岸专家学者学术交流活动

作者:高纯华发布时间:2023-12-05浏览:326 分享到

11月27日下午,由我校民乐系、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共同举办的2023年对台教育交流项目“中国笛箫文化本源探究暨两岸专家学者学术交流活动”在艺术中心室内乐B厅如期进行。活动邀请到了琴园国乐团(台湾)团长、笛箫制作家林谷珍先生,中国文化大学国乐系邱婷教授,林舍文化音乐总监林小枫,琴园国乐团艺术总监、琵琶演奏家李彤以及台中教育大学杨斐真老师。讲座由民乐系副主任高纯华主持,参会嘉宾有“长安笛派”代表人物马迪、张延武先生,吹打教研室主任赵逊副教授等。

作为两岸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林谷珍先生充分认识到两岸竹笛艺术发展的差异。自20世纪70年代起,他已致力于竹笛艺术的传播与发展。通过撰写专业文论、举办音乐会、学术讲座等多种方式,积极推动两岸竹笛艺术的交流与沟通。此次讲座,林先生以时间为线索,对海峡两岸笛乐交流过程进行了回顾式梳理,并介绍了琴园国乐团自1995年成立以来,所主办的 22场“中国竹笛名家名曲系列”音乐会。这一活动持续了16年之久,涉及著名竹笛演奏家30余位,其中包括已相继离世的老一辈艺术家陆春龄、赵松庭、高明、孔庆宝等。林先生以“音乐会”的形式,记录了他们宝贵的身影与动听的笛曲,为日后习艺者提供了大量的音响资料,对竹笛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贡献。

邱婷教授作为戏曲世家,以台湾乱弹戏为切入,通过对声腔的个案讨论,探讨了乱弹戏的俗化过程与声腔源流。她认为“乱弹戏是长期累积南戏声腔、昆腔、梆子腔、皮黄腔等声腔,在不断淘汰与不断迎新中所积累而成的一种戏剧模式。”

林小枫先生现场展示了台湾排湾族原住民乐器——双管鼻笛,它的工艺和音乐美感的元素是原住民文化特色中甚为鲜明的表现。在部落的社会里,不论男女老少似乎都拥有著令人赞许的艺术天份,这或许是上苍送给原住民朋友的一份礼物,让山林里的人们有着持续制造快乐的泉源。林小枫先生即兴演奏双管鼻笛,空灵悠远的纯净之声,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李彤老师以一曲琵琶曲《汉宫秋月》开场,讲述了自己自小在中央音乐学院学琴的经历,并以此曲怀念平湖派琵琶大师杨少彝先生,同时介绍了作为琴园国乐团艺术总监见证了20余年来两岸笛乐文化的交流以及两岸之间的民乐交流,并期待今后能够加强学术交流和艺术实践。

最后,杨斐真老师从个人实践经历讲述,对两岸排箫音乐的普及与发展提出希望,即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综合效应、不断更新等。他指出,排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方兴未艾,以西安音乐学院为代表,成立了排箫专业,并多次举办国际排箫交流活动,在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排箫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学术讲座音乐会前夕,两岸专家还接受了我校音乐会客室的专访,大家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交流合作和学术观点,也感谢此次活动主办方为两岸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两岸的笛文化交流始于西安,也将根脉相连、永续不断。

责任编辑:陈德婷

图说西音

西音新视界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