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由我校现代音乐学院、嗓音研究中心主办的“2023世界嗓音日”系列活动,完成了包括“嗓音健康进校园”“与交大一附院互设实践基地并开设联合嗓音专病门诊”“歌唱嗓音标准数据库建设与研究项目启动”等全部设定任务。系列活动受到西安电视台、西安报业传媒集团多次采访报道,获得全国艺术嗓音领域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校党委副书记李宝杰教授出席了4月15日举办的“艺术嗓音健康与歌唱科学论坛”活动并讲话。他代表学校对此次活动的举办表示祝贺,并呼吁大家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为我校“音乐+健康,音乐+科技”的新文科建设出谋划策。活动组织者,我校特聘教授屈歌博士邀请了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友谊医院、西京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等嗓音医学专家,以及中国音乐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歌唱科学相关专家参与此次论坛,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把艺术人群的嗓音健康与歌唱发声的科学研讨联系到一起。
学校党委副书记李宝杰教授致辞
专家合影
本次论坛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在著名声乐教育家肖黎声教授《歌唱艺术与嗓音科学的关联与前景》的报告中拉开帷幕。肖教授阐释了歌唱发声的机理,并通过发声示范进一步说明歌唱艺术和嗓音科学的关联与发展前景。他认为,当前声乐学科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在多学科交叉的背景下,歌唱艺术与嗓音科学的关联与撞击,展示了全新的学术视野与发展空间。男中音歌唱家马金泉教授作了题为《歌唱发声生理与技术调控刍议》的报告,他认为学习和运用歌唱生理学相关的知识,有利于歌者发声的生理调控,有利于减少对相关声乐术语的误解。王思琦教授在其报告《从审美比较出发解读流行唱法的理论与实践》中鼓励流行唱法的学习者,在加强审美能力的基础上,学习理论知识以更好地指导实践。韩启超教授作了《戏曲嗓音声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初探》的报告,介绍了运用声学测量的方法,对戏曲唱腔中的颤音进行科学研究的理论成果。论坛上半场围绕“歌唱科学”这一主题进行,既强调科学发声的重要性,也向与会者展示了针对歌唱声音的客观研究方法,对广大声乐实践者和声乐理论研究者均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专家讲座现场
下半场的主题为“艺术嗓音健康”。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李革临主任在题为《艺术嗓音发音特点及疾病诊治要点》的报告中,分享了不同唱腔在动态喉镜下的声带运动状况,对特殊唱法可能带来的弊端做了阐述,并给出了应对方法;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黄冬雁主任作了题为《常见嗓音疾病的发病机理与应对》的报告,系统介绍了艺术人群易发嗓音疾病的机理与诊治方案;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的梅祥胜教授以《艺术嗓音保护的中医理念与方法》的报告,分享了艺术嗓音保护的中医理念与方法;我校屈歌教授作了题为《艺术嗓音检测的项目与意义》的报告,系统阐述了我校嗓音研究中心的主要功能、喉镜和声学检测的具体项目,以及这些项目对于歌唱者的嗓音健康、发声功能评估、发声问题矫治的意义。
专家讲座现场
随后,冯勇、陈勇、高贺杰、冯存凌、彭媛娣、屈歌等校内专家与肖黎声、李革临、马金泉、石力、王思琦、梅祥胜、李丹凤、朱云等校外专家,在艺术中心会议室以“艺术嗓音健康与歌唱科学发展”为议题开展圆桌研讨。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将进一步支持此类学术研讨工作,认为在国家推行“新文科”建设的当下,深入开展嗓音健康与歌唱科学的研究恰逢其时,并希望此类活动能够在强化科学研究的同时,重视理论成果在歌唱实践和嗓音健康中的应用,要努力把科学研究落到实处。
研讨现场
据悉,此次系列活动还包括以下内容,4月11日上午,我校嗓音研究中心发起“嗓音健康进校园”活动,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走进曲江第十四小学,为该校教师进行嗓音健康科普宣讲和嗓音疾病义诊。
嗓音健康科普宣讲和嗓音疾病义诊
4月11日下午,在西安日报和高新区教委的组织下,屈歌博士嗓音团队“嗓音健康进校园”活动走进高新三小,在开展嗓音健康科普宣讲的同时,还为该校部分教师进行了嗓音健康声学检测。
“嗓音健康进校园”活动·高新三小讲座现场
4月12日,我校嗓音研究中心与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开展“互设实践基地”暨开展“联合嗓音专病门诊”活动。我校李宝杰副书记为交大一附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颁授“艺术嗓音研究与矫治实践基地”牌匾,交大一附院马现仓副院长为我校嗓音研究中心颁授“嗓音疾病研究与康复基地”牌匾。双方于当日起,联合开展“嗓音专病门诊”,为各类嗓音患者服务。
西安音乐学院与交大一附院合作仪式现场
4月14日,在西安日报和未央区教委的组织下,屈歌博士团队“嗓音健康进校园”活动走进东前进小学,作了题为“教师嗓音健康管理”的专题讲座,在宣传科学用嗓重要性的同时,向与会教师传授了专业而简便易行的嗓音练习方法,受到与会教师的高度赞扬。
“嗓音健康进校园”活动·东前进小学讲座现场
活动取得良好社会反响,今日头条、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新闻网、西安电视台、西安发布等多家媒体对其进行了深入报道。
责任编辑:陈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