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季平在秦岭采风。 资料照片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书衣。 本报记者 李向红翻拍
本报记者 李向红
近日,《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出版发行。该选集共18卷23部作品(包括5首古诗词)总谱,创作时间跨度40余年,较全面地展示了赵季平音乐创作的轨迹和发展、成熟的进程。作品集可谓是目前我国规模较大的个人音乐作品出版物,是由省一级音乐家协会负责组织编撰的作曲家总谱集,是用扫码就可以欣赏作品的纸质出版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出版计划是一次有意义有价值的行动。
今年76岁的赵季平还是很忙,尽管他的作品已经超过了上千部,并且获奖无数、享誉海内外,但他依然停不下来。“我每天早起吃完早饭写3个小时,坐那儿就开始,已经成为习惯了。”他的工作节奏总是紧张而忙碌,“我学生说赵老师您还在那写,累不累?我说,写惯了是种享受。他们用电脑敲,我还是手写。”赵季平已经这样写作了50多年,中国的民族音乐早已融化在他的血液中。
新年伊始,由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策划,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文艺音像电子出版社出版的《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与广大读者和听众见面,此次出版的作品一书一码,读者可以通过扫码在线视听。
让民族音乐书写中国气派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内含18卷23部作品总谱,分为管弦乐和民族管弦乐两大部分,其中管弦乐作品包含《第一交响乐》《乔家大院》《丝绸之路音乐瞬间——管弦乐小品三首》《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二琵琶协奏曲》《大宅门写意》以及大提琴协奏曲《庄周梦》(管弦乐队版)、《中国古诗词歌曲五首》、《关山月》(为大提琴、琵琶、笙、塔布拉鼓而作);民族管弦乐作品包含《第二交响乐——和平颂》《庆典序曲》《古槐寻根》《悼歌》《觅》《大宅门——卢沟晓月》,管子协奏曲《丝绸之路幻想组曲》,二胡协奏曲《心香》,大提琴协奏曲《庄周梦》(民族管弦乐队版)、《第三交响乐——风雅颂之交响》。这些作品是赵季平管弦乐、民族管弦乐中的代表性优秀作品,集中展示了赵季平音乐创作的丰硕成果,展现了这位音乐家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指导下,怀揣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挚爱,扎根生活、扎根民间,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的创作之路。
谈到《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的编撰出版,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尚飞林介绍说:“2019年,《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编撰出版项目正式确立,并成立了组织工作和编辑机构,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18卷23部作品(包括5首古诗词)总谱,创作时间跨度40余年,较全面地展示了赵季平音乐创作的轨迹和发展、成熟的进程。作品集可谓是目前我国规模较大的个人音乐作品出版物,是由省一级音乐家协会负责组织编撰的作曲家总谱集,是用扫码就可以欣赏作品的纸质出版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出版计划是一次有意义有价值的行动。”
让中国音乐走向世界
赵季平完成于2006年的大提琴与民族管弦乐队的协奏曲《庄周梦》,历经10年,数易其稿,是作曲家对中国老庄哲学、中国民族器乐及大提琴长期思考的结晶。马友友与香港中乐团2008年11月在香港首演之后,王健、秦立巍、康乔瑄、邱应钦、董晓霞等大提琴演奏家都曾演奏过这部作品,体现了这部作品所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
“作曲家写的作品为演奏者们接受并喜爱,这是硬道理,《庄周梦》这部作品便是范例。独奏大提琴的音乐抒发和技巧展示,都堪称经典。其中,独奏大提琴声部通过丰富的表现手法,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韵律,充当了《庄周梦》的主述,并由此形成对庄子哲学思想在某种意义上的‘翻译’,也是对‘周为蝶,蝶为周’的精妙诠释。”著名作曲家崔炳元说,“赵季平的大提琴协奏曲《庄周梦》以其简练的笔触、严谨的织体、丰富的乐思、奇妙的音响,为我们创作了一部带有鲜明中国文化印记的伟大音乐作品,而通过马友友、王健等国际一线演奏家的频繁演奏,让更多的人听到这部作品。这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范例。”
管子协奏曲《丝绸之路幻想组曲》,是赵季平为著名管子演奏家吴晓钟量身定制的作品。全曲通过“长安别”“古道吟”“凉州乐”“楼兰梦”“龟兹舞”5个乐章表现古丝绸之路的苍凉、悲壮、辽阔和高古,孕育着一种对生命的赞美与歌颂,面对艰辛的勇敢与无畏,对未来的渴望与追求。在敦煌采风期间,赵季平搜集了大量民歌,并让这些民歌在器乐作品中鲜活起来,使作品具有泥土的芳香和生命艺术之灵魂。20世纪90年代初,吴晓钟与新加坡华乐团合作演出了这部作品。后来,法国萨克斯演奏家克里斯蒂安·沃斯将这首作品移植到萨克斯演奏,并在世界各地演出。
让艺术走进平凡生活
回忆父亲赵望云,赵季平说:“我的艺术审美和音乐追求,直接受到了父亲的影响。我是在他的画案旁边长大的,这种艺术熏陶是最直接的。他的作品都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他的视角关注的都是老百姓。他的作品多的是冀中平原、关中大地、河西走廊、祁连山和当地老百姓。可以说,老百姓就是他的视觉中心,他观察老百姓的视角是一种温暖、一种热爱的视角。而我的音乐观是来自我父亲的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美学观。1972年,他给我画了一本册页,封面上写着——生活实践是艺术的源泉。这句话让我受益终生。”
“《大宅门写意》是赵季平根据电视剧《大宅门》音乐创作的一部管弦乐作品,为民族乐器与西方管弦乐队混合编制。尽管这部作品以纯音乐的形式独立成篇,且整体结构迥异于电视剧的音乐创作,但其主旨内蕴、戏剧性对比均以电视剧音乐的创意为前提,也可以说,立足电视剧《大宅门》的叙事进程及其音画组合关系,来把握各主题音乐及展开段落,是理解《大宅门写意》的密钥。”宁波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杨红光认为,“从已出版的《大宅门音乐专辑》中可见,电视剧《大宅门》共有24段音乐,涵括《大宅门》主题歌、片头曲、人物主题音乐、背景音乐等。其中,除《世家》《思归》主题外,作曲家还为剧中女主人公黄春、香秀、槐花分别创作了主题音乐。”赵季平的《大宅门写意》,采用京剧的音乐元素,扩展为具有民族色彩的音乐语言,打击乐与乐队交相辉映,京胡高亢深沉的旋律引出广阔厚重的交响,为观众讲述了一则具有民族魂魄、民族精神的动人故事。之后,赵季平又将这部作品写了交响乐版,中国传统乐器与西洋管弦乐器的碰撞,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交响音乐语汇的融合,地道的老北京味道与西洋乐队的对话,更显出赵季平立足民族民间,讲好中国故事的初心和气派。
取自舞剧《大漠孤烟直》里第二和第四幕的《悼歌》和《觅》,两首作品虽然短小,却能够清晰地看到赵季平在坚持应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同时,借鉴西方音乐的创作技法和构架,为民族器乐作品增添了更广阔的空间,更丰富的色彩。
沉浸在音乐世界中半个多世纪以来,赵季平的作品多到他自己都数不清。无论是民族管弦乐、交响音乐、合唱、舞剧、歌剧、戏曲音乐还是影视音乐,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民族传统音乐、民间音乐的精华,经过他的笔端,渗透着他的热爱,撞击着人们的心灵。他说,创作要保持一颗真心,从自己心里流淌出来的东西,才能打动听众。
记者手记
音符里的民族精神
赵季平的音乐创作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他善于通过音乐表现时代、展示现实。他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自觉地转化到音乐创作里,体现在一部部有担当、有气派、有中国精神的音乐作品中。同时,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经久不衰的故事,幻化为动人的音符,写出了能和世界对话、老百姓喜欢的音乐作品。
赵季平的交响乐创作与他的民族管弦乐创作的共同之处是以民族音乐元素为主色调,用古典的、浪漫的、印象的、现代的创作技巧渲染,大胆地把中国的声音传播给全世界。2000年首演的《第一交响乐》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是作曲家在交响音乐领域里运用传统技法与现代技法结合的作品,其主题旋律既保持了作曲家原有的艺术风格,又体现了作曲家在传统与序列中寻求新型民族音乐语言所作的探索。“赵季平在民族音乐的创作中把西方作曲技术应用得得心应手,而在创作中往往更注重的是中国自己的音乐语言。值得注意的是,赵季平的《第一交响乐》开始就具有了贴上中国标签的气魄、胸怀和意境,且运用了十二音序列作曲手法,突出非调性结构,让西方现代音乐技术在民族音乐语言写作中发挥推波助澜的作用。这部作品一经推出就在世界各地频繁上演,充分展现了作曲家多角度、多感触、多手段的创作实力。2001年这部作品由里斯本交响乐团演奏并录音,应该是对这部作品西方式的诠释和与中国乐团演奏不尽相同的解读。”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尚飞林说。
古诗词歌曲创作是赵季平近年创作的一个重头戏,是他对生命、生活、历史、未来的音乐表达。赵季平古诗词歌曲创作荡气回肠、婉转动人,很准确地拿捏住了唐诗宋词以及《诗经》作品的韵味,让远古时代那种空阔、清明的气息和古人那种开阔、宁静的心怀再现出来,而在不失“古”的同时,作品更注重音乐中当代审美趋向在字里行间的渗透。2014年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发行的《唐风古韵》,是赵季平作曲,著名歌唱家、西安音乐学院教授张宁佳演唱的一张歌曲作品专辑。在这张专辑里,收录了《关雎》《静夜思》等10余首经典古诗词歌曲。
赵季平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他创作出的大量优秀音乐作品,在中国音乐创作领域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乐坛最具中国风格、中华气质和民族文化精神的作曲家,也是目前活跃在世界乐坛的中国作曲家之一。赵季平音乐创作题材广泛、质量上乘,创作体裁涉及影视音乐、交响乐、民族管弦乐、协奏曲、室内乐、舞剧等。在不同作品中,都保持了或轻或重、或浓或淡的中国韵致,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作曲技法结合得淋漓尽致,创作出了一大批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他为百余部电影和电视剧作曲,塑造了众多生动的音乐形象。
原文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103/03/content_749913.html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