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民乐系“碗碗腔工作室”开展采风活动

作者:郭琴星 安静发布时间:2021-12-14浏览:92 分享到

12月11日-12日,在著名碗碗腔表演艺术家温喜爱女士及其团队的引荐和指导下,“碗碗腔工作室”采风小组分别深入礼泉、富平、合阳、大荔四地,认真学习观看了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戏曲:弦板腔、阿宫腔、线腔木偶戏、同州梆子、碗碗腔等独具特色的陕西民间剧种,并与老艺人们和当地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  

采风第一站是礼泉县邓万锋弦板腔皮影社,受访对象是弦板腔第六代传承人——社长邓万锋,今年74岁。他和演出团队进行了弦板腔打击乐表演,弦板腔诙谐调《逮蚂蚱》片段展示,以及经典剧目《五牛分尸》中《哭存孝》典型唱段表演,并详细介绍了弦板腔音乐及其板式,演奏了弦板腔民间小调《散花》片段。受访对象平均年龄达到了75岁,可以说这次的采风也是对保留在民间的礼泉弦板腔音乐艺术一次抢救性发掘。  

接下来团队来到律学专家吕自强家,他是我院1959届校友,在国内各类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及音律学方面论文共计三十余篇。在他家的小院里,吕自强为采风团队详细介绍了陕西地区主要的地方剧种,并将其音乐特点做了横向比较。  

采风第二站是富平中华郡阿宫腔皮影工作室。民间艺人惠庆龙,今年72岁,是阿宫腔活化石惠存孝老师的外甥。他为大家介绍了阿宫腔的主要板式,并安排了经典唱段音乐欣赏。有:小生戏《王魁负义选段》苦音慢板、现代戏焦裕禄《老百姓心里有杆称》欢音段落以及阿宫腔传统剧正旦《断桥唱段》等。  

接下来接受采访的是阿宫腔路建龙名家工作室(富平阿宫腔剧团),路建龙今年49岁,是阿宫腔省级传承人,主攻硬弦的演奏和阿宫腔声腔设计。他为大家展示了根据阿宫腔音乐元素编配的民乐合奏《阿宫雅韵》。  

第三站,采风团队来到了陕西省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团长王宏民为团队精心准备了一台浓缩了线腔木偶戏精华的音乐会。有皮弦胡演奏的线腔音乐《看线戏》,线腔木偶经典剧目《辕门二帐》《杜十娘》《云头送子》中的精彩片段,还为大家专门表演了提线木偶的一些高难度操作技巧,钟馗醉酒以及舞狮吐火等绝技引来观众的阵阵掌声。  

采风第四站,团队来到陕西省大荔县剧团,团长何满堂以及原大荔县文化馆馆长张潮宝为大家介绍了同州梆子音乐特色和同朝碗碗腔与大荔民歌的相互关系,并安排了同州梆子及碗碗腔音乐的赏析,最后与大家进行了互动和研讨。  

近年来,民乐系一直十分重视从民族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一方面丰富自己的教学,另一方面让西安音乐学院民乐学科在全国众多音乐艺术院校中独具特色。“碗碗腔工作室”的成立为传承优秀的民间戏曲音乐,繁荣陕西的民族艺术文化做出了贡献,同时也认真落实学校“打造高水平、有特色音乐学院”的办学定位。  

(实习编辑:陈真)  

责任编辑:

图说西音

西音新视界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