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我院在曲江音乐厅举办了《从长安到罗马》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2016民乐经典作品音乐会,为观众呈献了一场穿越古今、极尽视听的音乐会。
首先登场的是由我院教师室内乐团演奏的小合奏《秦韵》。此曲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91年获全国民乐作品展播比赛一等奖。曲中运用“碗碗腔”、“秦腔”、“迷胡”等陕西地区最具有风格特点的音乐元素,是“长安乐派”小合奏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接着是我院古筝教师魏月明演奏的《大漠行》,这是一首根据阿拉伯民族风格特征而写成的筝独奏曲,并配以打击乐,具有浓烈的异域风情。她曼妙动听的弦音将大家带入茫茫沙漠,似看到骆驼队步履蹒跚地走来。此曲写于2010年,获2011年陕西省首届民族器乐新作品二等奖。《风竹》是刘宽忍教授创作的埙曲,此曲根据陕西地方戏曲音乐为素材创作而成。我院竹笛青年教师赵逊演奏了这婉转细腻而又荡气回肠的曲调。乐曲如歌的旋律,描绘了风吹竹面、雁过长空的美丽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扬琴于丝绸之路是不可或缺的代表性乐器,它正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为大众所知晓。我院扬琴研究生唐进为观众带来《苏武牧羊》。这是东北民间艺人赵殿学先生根据同名学堂乐歌将《苏武牧羊》改编为扬琴独奏曲,后由西安音乐学院王沂甫教授整理、订谱,流传至今。全曲运用了民间的变奏手法以及扬琴特有的滑、颤、揉等技法,描绘了苏武的困难遭遇,歌颂了苏武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曲江吟》是由我院鲁日融教授创作的具有悲情浪漫主义情怀的“秦派二胡”作品,我院弓胡教研室主任牛苗苗担任演奏。本曲取唐代大曲常用的“散—慢—中—快—散”的形式,赋音调以秦人新声。全曲激越而凄婉,吟唱世间哀怨,感怀人情悲愤,展望美好生活。上半场最后一首曲目是由我院竹笛教师高纯华演奏、马迪创作的《秦川抒怀》。此曲取材于陕北地方戏曲音乐,其以激扬豪放的西北乡土情韵抒发了对欣欣向荣的八百里秦川由衷地赞美之情。演奏者对风格的准确把握,对细节的细腻处理,使得观众连连叫好。
下半场曲目均由我院民族管弦乐队协奏完成。开场曲目《渭水情》由本曲作曲家任鸿翔之子、我院琵琶教师任畅倾情演绎。《渭水情》是以秦腔牌子曲《永寿庵》为素材而创作的琵琶曲,旋律富于关中风味,情绪积极向上,运用推、拉、吟、揉、打、带等,使旋律更为细腻委婉。任畅的演奏字字句句都饱含真情,婉转动听,哀而不伤,使乐曲发出一种纯朴的美和深厚的韵味。“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由我院中阮教师王慧与柳琴教师宋楠共同演绎的《丝路驼铃》是本场音乐会的点睛之曲。乐曲以唐代诗人张籍《凉州词》中的诗句为依据,吸取新疆地区民间音乐素材而创作,在观众面前展开一幅西北大漠的浩瀚苍茫和不畏艰辛长途跋涉于古丝绸之路上的商旅驼队的壮丽情景。下半场第三首曲目是由我院唢呐教师杨会青演奏的《关中情》。此曲以秦腔及关中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表现关中人民淳朴、深沉而又豪放乐观的情怀。此曲风格鲜明,曲调豪放,效果非凡。古筝曲《云裳诉》在筝曲《乡韵》的主题音调基础上扩展而成,由我院周煜国教授创作。我院古筝青年教师李婉担任演奏。曲调时而清幽哀怨,如轻泣低诉;时而急速有力,似张扬呼喊……道是“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琴音袅袅间,演奏者已然将心底一腔情思尽数赋予筝乐之中,淋漓酣畅,令人回味。本场音乐会最后一首曲目是由我院民乐系主任呼延梅文演奏的《兰花花叙事曲》。这是一首二胡经典曲目,根据陕北民歌“蓝花花”的音乐主题和故事情节创作。呼延梅文用她精湛的技艺,将纯朴善良的农村姑娘蓝花花的不幸遭遇以及她冲破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的坚强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音乐会结束后,掌声经久不息,观众们用真挚的掌声给予演奏家们最有力的肯定。今夜,“从长安到罗马”,丝路乐韵响彻了这条穿越古今的漫漫长路。
![]() |
民乐小合奏《秦韵》 |
![]() |
埙独奏《风竹》--演奏:赵逊 |
![]() |
筝与打击乐《大漠行》--演奏:魏月明 |
![]() |
扬琴独奏《苏武牧羊》--演奏:唐进 |
![]() |
二胡独奏《曲江吟》--演奏:牛苗苗 |
![]() |
笛子独奏《秦川抒怀》--演奏:高纯华 |
![]() |
琵琶独奏《渭水情》--演奏:任畅 |
![]() |
中阮独奏《丝路驼铃》--演奏:王慧、宋楠 |
![]() |
唢呐独奏《关中情》--演奏:杨会青 |
![]() |
古筝独奏《云裳诉》--演奏:李婉 |
![]() |
二胡独奏《兰花花叙事曲》--演奏:呼延梅文 |
![]() |
西安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指挥:高伟 |
![]() |
合影 |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