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正是读书天——谈如何培养阅读习惯

作者:祁宜婷发布时间:2011-04-27浏览:77 分享到

在我接触的学生中,大多数学习演奏的同学都养成了每日练琴的习惯,一些注重健康生活的同学,还坚持每天喝牛奶、吃水果,定时做运动。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和身体健康都大有裨益。但是,能坚持每日读书,养成阅读习惯的人不多,也不太有人重视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心灵的健康与成熟所起到的作用。

于我而言,由于成长在书籍文献并不丰富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阅读资源的匮乏反而极大地刺激了阅读欲望,因饥不择食而至杂学旁收,找到书就看,所以从小就形成了稳定的阅读习惯,一日不读书犹如一天没吃饭,心理上会有饥饿感。而今天的学生不喜读书,大抵由两个原因造成:一是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广播、电视、互联网,简便而迅速,形式又多种多样,使人不必依赖阅读文字就能得到足够的资讯与经验;另一个原因也许是阅读对于心灵的滋养无论如何都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在一个什么都讲求高效速成的年代,由阅读而获得的即时效用与所占用的时间精力相比实在微不足道,所以,很少有人不为了应付考试或作论文而读书。虽然开卷有益的道理大家都明了,但当现实生活将我们的时间与精力切割得片断零碎,不为任何功利目的而读书怎样才能成为日常生活中一个有益身心的习惯,而不是一个令人厌倦的心理负担,这实在值得每个人认真思索。

我有几点经验,提出与大家磋商。第一,坚持每日阅读,并固定一个时间段,持之以恒;第二,读书宜从兴趣出发,寻找适合自己阅读能力的书籍来读,循序渐进,不盲目追求经典名著;第三,读书无禁区,不自我设限。也就是说,有志于从阅读中获益的人最好做到博学杂收,触类旁通,不因所学专业而局限阅读面。篇幅所限,我就把三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讨论。

大多数人认为阅读的首要问题是选择书目。我个人以为比选择书目更需要优先考虑的是保证每天有固定的时间阅读。起步阶段时,每天半小时足矣,不要对既定的生活习惯作重大调整使心理负担加重,但必须固定时间段以便形成条件反射。早起或睡前因没有琐事烦扰,是最为合适的读书时间。其次,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文章,篇幅宜短不宜长,以保证短时间内读完并从中获得乐趣。初学者通常不喜欢长篇大论,可选择报章杂志上的小品文培养阅读兴趣。我自己常在睡前浏览一些千把字的短文,一小时内看两三篇,心理上既愉悦,又能够拓展视野。一旦养成了每日定时阅读的习惯,并不断从中得到乐趣,就能习惯成自然,将外在的强制转化为内心的需要,此时再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延长阅读时间,这是培养阅读习惯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初学者特别容易陷入的另一个误区是只看重经典名著或对学习有用的书籍,然而各人因知识结构、受教育程度以及人生阅历的不同,阅读速度、理解力以及坚持阅读的意志力通常有很大差异,经典作品或学术专著往往并不适合阅读经验不足的初学者。某些人想当然地以为只要是识字就能够读书,实则认识所有的字并不能保证看懂所有的书。那些措辞古雅晦涩、动辄煌煌万言的鸿篇巨制常令人望而生畏,读之倍感挫折,并最终令人放弃阅读。因此,对处于起步阶段的人来说,找到适合自己能力与兴趣的书籍坚持读完,由简至繁循序渐进,这一点至关重要。而在书目选择上,不必强求对学习有直接的帮助,只要能使人潜心阅读、激发思考,与文字中的观点对话,这就是适合自己的书,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有效的阅读。长此以往,在不断积累阅读经验的基础上,读者会逐渐懂得甄别书籍品质的优劣,形成自己的判断力,如同一个人不断通过犯错与纠错获得成长经验一样。当阅读速度、理解力与坚持力提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尝试接触经典著作,对阅读者而言会更有收获。

阳春三月,择一阳光明媚的午后,携一、两册心爱书籍与二、三知己同坐于落英缤纷的树下开始我们的阅读之旅,不亦乐乎?(音乐学系:祁宜婷)

文章录入:宣传部

责任编辑:

图说西音

西音新视界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