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你自身的事例谈传统和现代的关系

作者:柳琳发布时间:2011-04-27浏览:77 分享到

传统和现代,是联系不断纽带,也是不断冲撞和并不断发展的一对矛盾体。

在我们所从事的文艺工作之中,传统和现代也总在或多或少的产生着关系。正如笔者所研究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伟大的作曲家江文也先生,看待传统的看法就令人赞同。在他的创作初期,曾经写作大量西方现代派风格的音乐作品,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他的老师齐尔品先生却引导他将音乐的视野投放于东方,回归中国大陆,甚至建议他将自己的姓名也从Bunyakoh改为了Chang Wen Yeah。对中国文化的敬畏和追求是江文也来到北京的重要原因,尽管这位作曲家在中国大陆度过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却在这里失去了自己以往的光环,甚至遭受了种种他从未预想的遭遇,但是他再没有离开这片土地。尽管这里带给他种种磨难,但是他也没有选择放弃生命。仍旧在有生之年不断创作。在他的创作中期也明显的表现出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在他的文章中这样谈到对于传统的认识:

“我深爱中国音乐的‘传统’,每当人们把它当做一种‘遗物’看待时,我觉得很伤心。‘传统’与‘遗物’根本是两样东西”[1]。这在他看来,“遗物”犹若博物馆中的古玩,“其中并没有血液,没有生命”,而“传统”却是仍“保持着它的精神—生命力”,向是可以进行新的文化创造的。

我们应当如何看待传统?

究竟是原封不动的摆放在那里等待灭亡?还是给它不断发展的可能和呵护?

究竟是告诉后人这是百年前早已没有市场的遗物?还是用实践证明传统在我们这里焕发勃勃生机。

我想,今年我院在世界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上用实践证明了我们对传统和现代的认识和看法。

一、唐代乐舞重建

2010年,我再次与刘凤学老师相遇。此次相遇是为了迎接她将毕生研究的唐代乐舞送回西安。

刘凤学老师毕生所研究的唐代乐舞,正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她个人的解读。而她孜孜不倦的学习与创作的精神,更是她能够成功的巨大力量。由于在本人的研究专题中得到刘老师的帮助,因此在写给刘老师的信中,笔者曾经写道:

“江文也挖掘著中國古代雅樂樂思、您不斷復興著中國古典樂舞。江先生曾經撰文寫作對傳統的認識,認為在傳統保持著精神—生命力是可以進行新的文化創造的。我常常在想,江文也與您及您所帶領的舞者是不是也有著相似的精神追求呢?”

刘凤学老师所带来的,不就正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的产物。不就正是对传统在现代的完美解读吗?

同我们当今所见的许多仿唐乐舞来说,刘氏唐乐舞更多了一份雍容华贵与大国天朝的自信。更多了一份对历史的尊重和敬仰。更重视文献的价值和意义,也更能够征服和迎合观众的审美情趣。

此次唐乐舞在西安演出的两场,场场爆满,更有两场皆到的观众,细细的品味其中的滋味。这不就是传统在现代的发展和融合?

当然,唐代乐舞演出之后,赞扬之声自不用说。为我国舞蹈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老艺术家,老前辈也都在演出后含泪拉着刘凤学老师的手。演出后的研讨会,各位专家也都对刘凤学老师的艺术魅力和刻苦精神表达了深深地敬意,三个小时的研讨会未设休息时间,每位专家也都仅作简短发言,即便如此,还有许多人没能表达自己观看演出后的激动心情。

讲一个有趣的例子,在陪同刘凤学老师参加北京世界音乐教育大会期间,为我们开车的一位出租车司机每日专门接送老太太,得知我们8月4日的演出后,他也进行了观看。演出结束后,他跟一位朋友打电话时讲到:“知道我这几天接送的是谁吗?!知道你今天看的那场演出谢幕的那个老太太吗!我就接他!看看,今儿这才是老祖宗的东西呢!”话糙理不糙。能从一位老北京司机嘴里听着这样的话,比专家的握手合影,比媒体的宣传报道更令人欣慰。他至少能够代表一种对文化的认可和需求,认为在新的舞美包装,新的演出形式下对传统的呈现是极其成功和轰动的。

二、西安鼓乐

西安,尽管保留着千年文化,尽管多年来无数人对西安鼓乐投来了关注的目光,但是,这种文化艺术却仍旧面临着失传和灭亡的可能性。今年年初,91岁的李石根先生的辞世再次提醒我们,我们即使挽救了他手头丰富的资料。我们又是否能够如他一样花费毕生的经历去记录和传承。那制作出来的五册书籍,究竟是仅仅提供给小众的一种文献资料,还是提供给大众的一种物质财富?我想,这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演奏者的不断减少,乐社的自我维持的逐步困难,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困难重重。我院能够花巨资留住这些文献,也开设西安鼓乐(长安古乐)的专题课程,更能够培养该专题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但是我们的力量仍旧是有限的。我们收到的效果也是微小的。

笔者曾在本科及研究生阶段学习两学年的西安鼓乐读译课程。认为其演唱的内容和形式是绝对形式和内容上的传统文化。这与我们平日所接触的五线谱、简谱甚至工尺谱都具有较大的差距。单凭小众的热情是很难维持和传承的。

西安鼓乐的乐社的演出水平及能力也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伴随着信息化和物质化社会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娱乐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这样影响了西安鼓乐的不断发展。西安鼓乐不再具备广大的市场。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在周至开设几所教授西安鼓乐的专题幼儿园。但是其吞吐量毕竟有限。从为该乐种的传承发展的长远角度上来说,这是可行的,但是从对乐种保护的短期收益和对观众群的维持上来说,这是需要多年的等待和验证的。

而我院,自去年国际汉唐学术研讨会上,为现场到场国内外嘉宾演出的西安鼓乐音乐会《唐声遗韵》,将西安鼓乐的形式及内容以实践的形式传播给了国内外汉唐音乐家。而今年的8月4日。经过再次包装的西安鼓乐再次以华丽的形象,严谨的演出形式,考究的服装还原以及优质的演出质量展现给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教育专家的面前。我们以最直观的方式,送传统给了现代。融合最为现代的舞台美术、灯光效果,营造了最为动容的音乐世界。

传统和现代,是相互依存的一对矛盾。我们究竟应该是追逐传统而忽略现代人的观赏心情还是完全遵循现代丢弃传统?还是平衡彼此的关系,学会继承,并助其发展呢?记得徐沛东先生曾经在我院进行过关于传统和发展之间关系的讲坛。他总提起,我们的创作的根源,永远在我们这片生长的土地,我们要挖掘的源头,永远都会是我们最熟悉的那段声音。

那么。我们还要丢掉传统吗?我们还会舍得丢掉吗?这不就正是我们找到自我的真正脉络吗。或许,沿着今年在北京的巨大成功,我们会做的更好。我们能够验证更多。

文章录入:宣传部

责任编辑:

图说西音

西音新视界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