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安鼓乐研究与传承的随想

作者:朴万里发布时间:2011-04-27浏览:81 分享到

在不到一年之前,西安鼓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这个古老乐种日渐式微的趋势却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在研究方面我院有冯亚兰、罗艺峰等学者在孜孜不倦地努力,也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然而这些似乎并不能改变这个古老乐种令人无法乐观的前景。

著名的汉学学者列文森在他名著《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博物馆”比喻:“人们把一件东西放到博物馆里保存起来,就是为了从现实生活中把它剔除出去”。列文森当然并非要否定博物馆保存和学院研究的重要意义,而是以他特有的语言方式提醒我们:仅有保存和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审核标准之一,就是其必须作为活态文化而存在,中国的端午节于09年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非物质遗产名录,而在此之前它之所以没有像韩国的江陵端午祭那样被列入这个名录,就是在“活态”这个审核标准上没有达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故此国家没有大规模组织正式申报。学院派的研究固然重要,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固然重要,然而让西安鼓乐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在学院高墙之外的民间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也同样地重要、甚至可以说更加地重要。在这一点上,学者们义不容辞。

严谨的学术研究固然是学者的首要任务,然而西安鼓乐的传承不是可以完全依靠严肃的学术论文就可以完成的;培养研究者、演奏者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有普通民众在爱、在听。如果没有人在听、没有人关注,再多的演奏者、再多的研究者,也无法真正挽救这个乐种的衰落。引起民众的关注、培养他们的兴趣应该同样被我们列为保护和传承西安鼓乐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之一。

在西安鼓乐的保护、传承和对乐迷的培养方面,我们可以寻找一些学术研究以外的切实办法,比如:

利用优势媒体大力宣传西安鼓乐,让更多的人知道西安鼓乐。我们完全可以邀请我院的几位西安鼓乐专家亮相《百家讲坛》这样的电视节目,向全国听众推介西安鼓乐。《百家讲坛》这几年的火爆程度有目共睹,很多优秀的学者乐于耐心地作这种学术普及工作,用普通观众可以接受、理解甚至是十分喜爱的方式,推介各个学术领域里最近的研究成果,并引起国民对此类话题的普遍关注和热爱。比如易中天捧红了三国研究、于丹捧红了老庄等等;同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院的科研优势和陕西省这块宝地的地利,为西安鼓乐量身度造专题片和纪录片并争取在比较重要的电视台播放。虽然想达到《新丝绸之路》在央视一套播放所造成的万人空巷的轰动效应不大容易,但央视探索发现频道这样的同样面对全国观众的电视媒体,其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视的。在这方面,同样取材于陕西历史题材的《大明宫》、《望长安》、《大秦岭》等纪录片,是很好的先例。西安鼓乐作为西北地区和陕西省为数不多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想来在对西安鼓乐的宣传方面争取政府在财政和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也是完全可能的。

在宣传策略上,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和韩国对待传统艺术的经验,为我们的西安鼓乐营造出悠远的、典雅的、象征着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艺术形象。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可能吸引到所有的民众,总会有一些人不喜欢西安鼓乐的,这本身并不算什么,但如果这样的不喜欢是因为根本没注意过西安鼓乐、根本没听过西安鼓乐,那就是真正的悲哀。虽然西安鼓乐昔日的生存环境已经大大改变,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西安鼓乐的衰微,但这个因果关系未必一定会成为西安鼓乐悲惨的宿命。如今的日本和韩国,其传统艺术形式的存在环境相较往昔同样有重大的改变,然而日本的能乐与韩国的雅乐仍然是今日的日本和韩国民众音乐生活的重要内容。今日的日本人对待能乐的态度是万分虔敬的,今日的韩国人对待雅乐的态度是极其恭谨的——尽管他们未必真的听得懂。能乐之于大和民族,雅乐之于朝鲜民族,象征着品位、地位和民族精神,当他们带着这样的心境去认真聆听的时候,总会有很多人发自内心地爱上这种艺术形式。实际上这样的情景在中国也颇有一些,有很多国人喜欢上西方艺术音乐,最初不过是因为觉得西装革履地听交响乐代表了身份和文化品位,但当他们真的去听的时候,其中一些人久而久之也便真的爱上了这种音乐。只是中国人用这样的方式爱上的却是西方音乐,对比起西安鼓乐这样的传统音乐的现状,这总归是件有点令人唏嘘的事情。但听众的这种心理机制对于西安鼓乐的宣传和推广却是有好处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心理机制。当西安鼓乐悠远、厚重、典雅的形象为它吸引到大批的听众的时候,这其中总会有很多人自此成为西安鼓乐的乐迷。有了大批的忠实听众,西安鼓乐才会真正地获得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

正如前文所说,西安鼓乐的最大意义在于其在民间的活态传承,在于民众的大面积的、持久的参与;倘若这种艺术形式在民间消失,最后只能在科研论文里找到踪迹的话,某种角度而言它就不再是一门艺术而仅仅是一门学问,这应当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结果。为了让西安鼓乐活色生香地流传下去,学者在这方面应当起到非常积极有效的引导作用。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我院的优势和资源,开办西安鼓乐的各种培训班或乐社,尤其是可以建立一些少年鼓乐班,让孩子们在自得其乐中爱上西安鼓乐,把西安鼓乐传承的希望寄托在这些未来世界的主宰者身上。我们总说“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传统艺术难道不更应该如此吗?不踢足球我们同样是中国人,但如果我们把中国的传统艺术全都丢掉的话,我们还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是完整意义上的中国人吗?如果连西安鼓乐都没听说过,那我们还敢拍着胸脯说我们是陕西人吗?

传统艺术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一份美丽的礼物、一种对生活的从容理解和优雅享受;那是先人对后人意味深长的祝福,同样也是后人对先人充满了瑰丽想象的热切回望。但是我们的西安鼓乐,在今天、在此时、在这里,她疲惫、她困顿,她拖着贫血的身躯伤痛着前行。那么,就让我们爱她、眷恋她,为她疗治伤痕,为她输入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同样地,也让她爱我们、眷顾我们,温柔地为我们展露她最美丽的微笑。

文章录入:宣传部

责任编辑:

图说西音

西音新视界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