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舞蹈系系庆活动之学术研讨会

作者:李超发布时间:2010-12-15浏览:77 分享到

12月11日下午2点30分及12日上午8点整,在西安音乐学院举行了一场极具学术性与前瞻性、热烈而又生动的学术研讨会。此次活动是庆祝西安音乐学院舞蹈系建系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研讨会的主题围绕中国古典舞重建的价值和意义而展开,其中特别就如何创建中国舞蹈自身的审美品格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会上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舞蹈学院、西北大学等多位专家就相关学科进行了专题发言,并与到场嘉宾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和探讨。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江东博士第一个发言,一开场就掀起本次研讨会的高潮。他尖锐的指出趋同的技艺性已经使得中国舞蹈自身的品格渐渐消失,尤其是世界范围内对中国舞蹈的认知极其狭隘,越发找不到中国舞蹈的风格性所在了。建立独特的动作审美体系、寻找中国舞蹈之特有的品格是中国古典舞重建中亟待解决的首要任务。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刘建教授概括性的对我国现有的古典舞派系进行讲解,并建设性的提出了重建中国古典舞的几种具体操作方法:1、从现存的古代舞蹈中汲取养料(活体承传)。2、从戏曲、武术、民间舞蹈中深入挖掘(变体承传)。3、从古代文献、画像砖、石窟、雕塑中领悟(复活)。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史敏教授将唐窟壁画还原为直观动态的舞姿造型,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敦煌舞姿从静态的壁画复活为瑰丽的舞蹈作品。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唐代文学研究专家李浩教授从唐诗与唐代乐舞的关系这一角度入手,详细的介绍了许多唐代诗歌细致入微地描绘唐代舞蹈的佳作,其动态、场景、衣着服饰的点滴记录为今天古代舞蹈的创作具有极大地参考价值和意义。第二场研讨会更加突出了多学科交叉碰撞的特点,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王克芬教授首先进行了发言。作为中国最具权威的舞蹈史研究专家,王克芬教授将艰深的史料与十分珍贵、难得一见的古代舞俑紧密相结合,深入浅出地勾勒出唐代舞蹈的全貌,似乎跨越了时空将恢弘绚烂的历史画卷呈现在来宾面前。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张素琴副教授在道教舞蹈研究方面颇有心得,在此次研讨会上她主要阐述了道教文化精神对唐代舞蹈的主要影响,特别是对唐代诸多文献及史料记载的若干乐舞作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到会参与研讨的除舞蹈学科的专家外,还特别邀请了文学、古代文化史方面的研究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李西建教授从中国传统审美精神的层面对唐代文献中记载的乐舞在古典美学的范畴上进行拓展,并结合唐代诗与画的美学讲述给舞蹈的创作与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发。白鹿书院常务副院长、著名文艺评论家邢小利先生从唐代文化史、文化生活的角度切入,对唐代舞蹈的研究与探索引发了新的思考。他提到了唐代至今依然存在的、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隐士文化”,并由此延伸出唐代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撷取精英的深厚文化内涵,乐舞作为唐代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定也在各个方面呼应着唐代文化所特有的精神与风度。

此次研讨会历时两天,到场的嘉宾对专家的发言进行了提问,经过热烈激荡的脑力碰撞,机智幽默而又精彩的对话问答博得现场阵阵掌声。整个研讨会在深入思考、踊跃发言、十分活跃的互动效应中圆满结束。

文章录入:宣传部

责任编辑:

图说西音

西音新视界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