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呼唤——韩兰魁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

作者:小目发布时间:2010-06-20浏览:79 分享到

6月18日晚,我院副院长韩兰魁教授的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这是我院建校60年来初次在京举办的个人交响乐作品音乐会,也是西北地区音乐文化多样化在京城的展现。作为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龙华声韵》系列音乐会之一,来自西北西安韩兰魁教授《绿色的呼唤》自然唤起了京城音乐界和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期待。  

观看演出的有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音乐学院名誉院长、著名作曲家吴祖强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严拓实教授、副院长朱卓建教授,中国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著名作曲家关峡,中央歌剧院院长、著名指挥家俞峰,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著名作曲家唐建平教授、作曲系李吉提教授、刘湲教授、金平教授、著名音乐学家张前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著名作曲家杨青教授,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著名作曲家金湘教授、禹永一教授,著名作曲家程大兆、景建树,中国唱片总公司党委书记赵大新、副总经理侯钧、音乐总监马小南,中央驻香港联络办事处前秘书长赵光平以及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部分师生。  

陕西省文联专职副主席黄道峻、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党组书记尚飞林,河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曲家方克杰,山西歌舞剧院院长常喜刚,我院党委书记安宁教授、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孙卫国教授、副厅级调研员史军胜教授都专程赴京观看这场音乐会。北京音乐厅两层观众席坐得满满当当,观众们在用心感受来自西北作曲家的精神气质和作品风格。  

韩兰魁教授的交响乐作品音乐会由两部分组成。上半场演奏了三首交响乐曲。《两乐章交响曲》通过抒情、冥想的第一乐章和乐观、进取的第二乐章两种不同情绪的对比,以期探索人类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作曲家对人生的热爱与责任,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该作品1989年获第二届中国艺术节银奖。《音画——梦浴华清》以唐代华清宫的生活为场景,以舞蹈语汇为律动,以多调性多层次的音响结构,诗意地刻画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音诗——丝路断想》这是一首以古丝绸之路为背景,幻想性地描绘出昔日令人神往的朝圣之旅,意在表达对丝绸之路的敬仰和对敦煌艺术的虔诚。此作品2005年由奥地利萨尔茨堡莫扎特交响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奏响。  

下半场为合唱交响曲《绿色的呼唤》。该作品由六个相互关联的乐章构成,从不同的侧面把历史与现实的生态情结交织联系在一起,既有对往昔历史的追忆,又有对当前现实的感叹和对明天重新辉煌的热切冀望。由元宏、廖原、飞林作词,韩兰魁教授作曲的《绿色的呼唤》完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1992年获陕西省艺术节一等奖,这足以显见身处西北地区的作曲家、词作家更早地对绿色、对生命、对心灵、对生态文明的呼唤。作品以合唱交响曲深厚博大的气度唱响起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以复杂的音乐结构形式透射出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理念。  

《绿色的呼唤》音乐会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奏,这支乐团被认为是中国最优秀的专业交响乐团之一。中央歌剧院合唱团合唱,这支合唱团自五十年代起就一直活跃在歌剧艺术和合唱艺术两个领域,被誉为“强力合唱团”。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著名指挥家阎惠昌先生执棒,世界著名歌唱家丁毅、著名青年女高音歌唱家鲜于越歌和李平领唱,这种强强组合将《绿色的呼唤》深刻的音乐内涵演绎的完美至上,使音乐会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人们听到了黄土地对绿色的呼唤,看到了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的霞光,感到了西北作曲家的社会责任。每曲终了,观众席掌声热烈。演出结束,音乐厅的掌声、叫好声持续了有十分钟之久,韩兰魁教授走上舞台向演职人员和热情的观众们鞠躬致谢。  

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对韩兰魁教授《绿色的呼唤》交响乐作品音乐会作了全程录像。《人民网》、《新浪网》、《网易》、西安晚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音乐学院名誉院长、著名作曲家吴祖强教授观看演出后认为:“作品写的很好,很有激情,很有特点。” 中国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著名作曲家关峡同样认为:“写的很好”。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禹永一教授称道:“作品非常精彩,音乐会非常成功。”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刘湲教授称赞“音乐会很成功,音乐写的很精到、很成熟、大气磅礴,很西北汉子。感谢你给我聆听你壮美作品的机会,向你学习。”  

 

 

绿色的呼唤——韩兰魁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  

演奏:中国国家交响乐团  合唱:中央歌剧院合唱团  指挥:阎惠昌  

 

我院党委书记安宁(左五),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孙卫国(左三),  

副院长韩兰魁(左二),副厅级调研员史军胜(左六)与吴祖强先生合影(左四)  

 

韩兰魁(左一)向吴祖强先生(左二)介绍创作情况  

 

音乐会获得巨大成功  

 

文章录入:宣传部  

责任编辑:

图说西音

西音新视界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