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音乐史首届国际研讨会发言记要(二)

作者:08级研究生姚益锋发布时间:2009-10-16浏览:80 分享到

 

2009年10月15日下午,汉唐音乐史首届国际研讨会大会发言继续进行,地点仍在我院5号教学楼2层大会议室,此次发言共分两个阶段进行,每阶段都由四位专家组成。

第一阶段:14:00——16:00,由中国音乐学院修海林教授主持。

首先发言的是武汉音乐学院丁承运教授,他的发言题目是《汉唐清商乐调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一、陈仲儒乐议的再认识;二、清商三调的雅俗之辨;三、碣石调暨楚调考释;四、侧调钩沉。

第二位发言的是上海音乐学院赵维平教授,他的发言题目是《On the early time of Chinese Tablature and its Study》(《中国早期古谱及其研究》)。他是第一位用全英文来进行大会发言的学者。大发言的大致内容包括:中国历史上记谱法的主要类型,国际上对中国古谱的研究,以及通过对中国古代特别是汉唐时期的古谱研究,我们将会了解东亚的古谱体系。

第三位发言者是来自德国布莱梅大学的克莱宁教授,他的发言题目是《Musical exchange on the “Silk street”-from a Western perspective》(《从西方的角度看丝绸之路的交流》)。主要分为:文化架构与目标,对二胡与小提琴、琵琶和琉特琴、笙和手风琴三种中外乐器的调查比较,唢呐作为早期全球化的例子,全球化及其影响和避免全球化的陷阱。

最后是来自西安音乐学院叶明春副教授,他的发言题目是《两汉乐论文献搜集、整理与校释工作导论》。主要内容是:20世纪以来两汉乐论文献搜集、整理与校释工作的历史和现状;学界对文献搜集与材料选录;文献版本选择与校释工作情况;以及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二阶段:16:20——18:00,由兰州大学历史系陇菲教授主持。

第一位发言的是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的塚原康子教授,她发言的题目是《日本江户时代到明治时代的日本雅乐——以唐乐的地位为中心》。主要内容是不同时代的日本雅乐中唐乐地位的变化,在江户时代由于武士的重视,雅乐中唐乐的地位比较高,随着国情、国际关系以及学术的动向不同,在明治时代雅乐中唐乐的地位出现起伏。

接下来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秦序研究员关于《阮咸琵琶渊源考》的发言。首先对近百年来琵琶史研究重要成果进行简单回顾,然后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一、从杜佑《通典》卷一四四看唐代琵琶的主要种类;二、汉、晋以来文献记载中的“琵琶”,究竟是什么琵琶;三、古代实物史料所见中原早期“琵琶”是何种琵琶;四、从民族文化学、比较乐器学角度,看琵琶类乐器的文化属性;五、从琉特类乐器“大历史”的角度,看琵琶类乐器在中国的传播发展。

来自韩国汉阳大学的权五圣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唐乐呈才在韩国的变迁》,主要论及唐乐的传入和唐乐呈才的特征及其变迁。

最后一位发言的是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柘植元一教授,题目为《汉唐乐器的西渐——从波斯史料中寻找痕迹》。主要内容包括乐器的构造,乐器名称的借用,从图像、文字资料中找出汉唐乐器是如何进入的等等。

今天下午参与发言的各位专家来自不同的地区(甚至不同的国度),围绕汉唐音乐史这一个中心进行研究(议题包括调式、记谱法、乐器、文献资料和乐种等),并运用不同的语言(汉语、英语、韩语、日语和德语五种),充分展示了汉唐音乐这一历史的、地域的文化的世界性关注。另外,还有台湾大学音乐学研究所的沈冬教授、陕西师范大学的陈四海教授、云南艺术学院的刘蓝教授等参与问题讨论。  (08级研究生姚益锋)            

文章录入:宣传部

责任编辑:

图说西音

西音新视界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