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周报》2009年5月13日第一版——西安院联手香港中乐团创办乐队学院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09-05-19浏览:1192 分享到

西安音乐学院联手香港中乐团创办乐队学院 

4月29日,6名西安音乐学院师生接受了香港中乐团的严格考试,此次“招生"锁定二胡和琵琶。在考试现场,一方黄色的大幕,将评委与考生隔开,赵季平、阎惠昌、阎学敏、周熙杰、周煜国、韩兰魁担当评委。香港中乐团历年实行全球招聘,此次招生完全按照该团招聘的程序和内容,包括自选曲目和规定曲目的演奏、简谱视奏、五线谱视奏等等。截至记者发稿时,最终被录取者名单还未敲定。但可以肯定的是,9月份新学期伊始,第一批幸运儿将坐进香港中乐团的演奏席。 

从音乐学院毕业进入院团,从一名演奏新人渐渐历练成纯熟的演奏家,这条路似乎天经地义别无选择,当代音乐人概莫能外。4月28日,随着西安音乐学院与香港中乐团签约,宣布另外一种成才方式——香港中乐团将接纳西安音乐学院的学子和年轻教师,在一年演出实践中进行全方位培训后,再进入工作岗位。西安音乐学院院长赵季平与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阎惠昌坚定地握手,标志着这一开创国内外先河的培养人才新模式的诞生。 

与其说这是双方的创意,更不如说这是一种面对实际的明智选择。音乐院团对音乐人才特别是器乐表演人才的需求,清晰地定位于具备良好合作能力的乐队演奏员。而长期以来,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总是以培养独奏家的方式在进行。无论教学对象的素质与特点如何,授课方式皆以“个别课一对一”的模式为主,而对于合作能力极为重要的合奏课、排练课,受乐队编制的限制,只能保证学生中一少部分人的参与。至于小型乐队组合、室内乐等灵活多样的合作性课程以及能够担任教学指导的高水平教师普遍偏少,不同学科间差距更大。学生乐团人员流动,乐队排练课的实际效果难以达到艺术上的高层次和高水准。 

直面现实,如何突破?自去年9月,赵季平一直在不断思考着。这位拥有丰富音乐实践、深谙艺术规律的院长,下决心要找到一个操作性强和具有高水准的办法。此番出手为何选择香港中乐团?赵季平表示,香港中乐团在演奏、管理、曲目积累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学生将在艺术水准、艺术管理、甚至艺术修养上得到全面培训;同时为小型乐队合奏课、民族室内乐课程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拓宽研究生的培养途径。赵季平还透露,培养演奏人才是乐队学院的重头戏和开场,随后,作曲、指挥、教材编写、科研项目等将逐步进入到双方合作的范畴。“民乐教育在我们的院校中还不够系统化,香港中乐团拥有3000多首作品,其中1800多部为委约作品。从作品人手,研究民乐作曲、配器法、编写教材等等,一定会填补目前音乐院校的许多空白,推动教学的发展"。 

“打个比方,学生在学校里学瞄准,到我们团里来是上战场打仗。我们与西安音乐学院不谋而合!”阎惠昌总监激动地说。“乐队学院的成立不仅在中国开了一个先例,在全世界艺术院团和院校中也是第一家。在我们这里的学生可以参与全年系列活动,一定会拥有很丰富的实践”。阎惠昌还介绍,香港中乐团自2000年后,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形成了以表演为主,教育、科研、公益为辅的艺术实践格局。 

西安音乐学院与新中国同龄,今年恰逢建院60周年。该院党委书记安宁表示:“60年来,西安音乐学院扎根西部,立足西部,为西部乃至全国音乐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怎样发展?我们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突破封闭,面向全球,继承老一辈西音人的历史传统,认真学习音乐领域中一切值得学习的东西,向一流音乐学院的目标迈进”。 

选自《音乐周报》2009年5月13日第一版.记者刁 艳 

责任编辑:

图说西音

西音新视界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