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贤毕至,胜友如云”——“区域音乐研究高层论坛”开幕

作者:文/申小龙 图/黄定超发布时间:2022-09-18浏览:913 分享到

九月的西安音乐学院校园,秋高气爽、丹桂飘香。9月16日上午8点半,由我校主办的“区域音乐研究高层论坛”正式拉开序幕。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教授齐聚云端和现场,共同探讨区域音乐研究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界同仁、学子400余人相会云端,形成了一个穿越虚境、实地的学术研讨“域”。

开幕式由西安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宝杰教授主持,他首先代表王真院长致辞,指出“有关区域问题是一个十分广泛而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既涉及到国家经济发展,也关乎到文化传承与建设等诸多方面。其中,区域音乐的话题早在本世纪初即被广泛谈起,并且在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中形成了重要的学术论域。古代的长安、今天的西安是一个无论在行政方面或者文化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政治文化区域,上千年前就已被世界所仰慕,并且积淀而成了在音乐、美术、文学乃至民间艺术等不同领域里风格特色鲜明的‘三秦文化’,周秦汉唐是我们的历史文脉,延安革命根据地十三年缔造了红色革命文化的传统,这些都是可以被‘区域’研究重点关注的领域。在西安召开区域音乐的高层论坛再合适不过。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为区域音乐研究建言献策,也希望通过本次高层论坛,从区域的视角关联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关系,为进一步推动区域音乐研究聚力,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学科与专业建设添砖加瓦。”

人文学院院长叶明春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他介绍了我校人文学院成立的缘由、学科建设、师资队伍、职责使命、未来发展等多方面情况。并表示,此次“区域音乐研究高层论坛”是人文学院建院以来首次举办的高层论坛,邀请到了音乐学术界多位知名学者和专家,人文学院有责任也有能力办好此次论坛,并在未来将该论坛坚持下去。

本次论坛作为“陕西省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项目”的活动之一,设计了“区域音乐研究的元理论、区域音乐研究与国家新文科建设、陕西传统音乐与新时代文化建构、音乐非遗学科专业建设相关问题、区域音乐数据库建设”五个相互关联的主题,并给予了各位专家相对充分的发言时间。9月16日全天安排了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的14位专家发言,内容涉及到有关区域音乐研究的历史回顾(乔建中)、有关区域音乐研究的两个视角和元素(包爱军)、音乐研究中区域音乐概念的限定(张伯瑜)、区域音乐研究与新文科建设(刘承华)、从多重视角看陕西区域音乐的分异与交叉(李宝杰)、高校传统音乐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杨玉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下视角下的区域音乐文化研究(郑长铃)、区域音乐类非遗在地方音乐院校学科建设中的路径(辛雪峰)、西安音乐学院“音乐非遗”专业的申报、建设与愿景(叶明春)、传统表演艺术类遗产保护的特殊性(李小戈)、“技法母语”在区域音乐风格中表现机制(王晓俊)、陕西地方音乐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张君仁)、“民间音乐集成”在区域音乐研究中的作用——以荆楚音乐为例(孙凡)、区域音乐视阈下内蒙古黄河流域音乐文化的交融共生(贺宇)。

上述专家发言中,一方面涉及有区域音乐研究的元理论和研究边界问题,也关乎到聚焦于某一文化区域内的传统音乐状况及其存在、交流或融合的情况,显现出“音乐能量”、“质点聚合”、“传统音乐流动性”、“区域捆绑”、“地方性知识”、“本土化和国际性”、“三不重合”、“传统文化带”等热词。另一方面涉及到区域中不同地方的音乐非遗情况及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发展状况,显现出“民俗性传承”、“制度性传承”、“不断被再创造”、“技术母语”、“后集成时代”、“区域文化圈”等热词。这其中既有宏观的、学理性的建构,也有微观的、具象的细致剖析。大家的发言不约而同地呈现出对区域音乐研究所具有的宽阔边界和包容意识的认同,以及区域音乐研究和以往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紧密关联性。

论坛期间还将有十余位专家涉及各个方面的精彩发言。本次论坛将在区域音乐研究中再次掀起高峰。

责任编辑:赵修茗

图说西音

西音新视界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