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民乐系师生提供了一次零距离与民间乐社学习的机会,增强师生对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文化认同,树立扎根在中国民间的文化自信。2020年10月25日下午,民乐系三秦学者创新团队赴何家营鼓乐社举行挂牌仪式。同时组织观看何家营鼓乐社的演出并向民间艺人求教。
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于2019年申报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此项目以民乐系学科建设发展,以凸显陕西地域文化优势,特别组建的“西安鼓乐考察收集及传承教习创新团队”,旨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之文化精髓。
何家营鼓乐社属于西安鼓乐僧、道、俗三个演奏风格流派中的俗派乐社。其演奏形式是以笛为首、群笙协奏,锣鼓乐与吹奏乐有机结合的大型合奏乐。何家营鼓乐社源自于隋唐时期,历经宋、元、明、清,时至今日仍然相当完整的保存着传统的演奏形式、曲体结构、乐器、曲牌及谱式等。在乐曲的演奏风格和特点上,既有宫廷音乐的典雅清幽,又有民间音乐的古朴淳厚,对研究陕西省乃至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宗教及中国古代音乐史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呼延梅文老师代表民乐系全体师生进行挂牌仪式。
|
||
仪式结束后,何家营鼓乐社全体成员为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教师演奏了《园林好》、《番调》、《霸王鞭》、《群英宴》、《尺调引令》等经典曲目。
|
||
交流互动的环节中,何社长带领大家观看何家营村“西安鼓乐陈列馆”并介绍其基本情况。“西安鼓乐陈列馆”始建于1985年,是当时全国第一家民办性质的乐种博物馆,展出了丰富的鼓乐资料。包括据说是唐开元五年的乐谱及鼓乐各乐社流传下来的演奏乐谱,曲目之多数以千计,陈列的乐器,笛、笙、鼓、铙百余件,其中一面鼓是清代同治年间传下来的,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西安鼓乐陈列馆”的建立对西安鼓乐具有现实的保护意义,并且成为了西安鼓乐交流、学习研究的重要基地。
|
||
此次调查采访活动是一次田野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师生们亲身感受西安鼓乐这古老乐种所散发出的文化魅力。将民间艺人与学院的专业团队紧密结合,携手共进搭建一座坚固桥梁,为实现在当代音乐文化语境中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而奋斗。
(实习编辑:许司琪)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