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国际音乐图像学会暨第三届中国音乐图像学年会在我院召开

作者:民研中心发布时间:2016-11-01浏览:1245 分享到

2016年10月28日,“第十四届国际音乐图像学会暨第三届中国音乐图像学年会”在我院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法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近六十位音乐图像学专家学者齐聚古城,围绕“音乐图像及其跨文化交流”主题展开了为期三天的研讨和交流。年会由国际传统音乐学会表演艺术图像学分会(ICTM Study Group on Iconography of the PerformingArts)、中国音乐图像学学会和西安音乐学院联合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协办,我院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承办。 

我院代理院长王真,国际传统音乐学会表演艺术图像学分会主席Zdravko Blažeković、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黄敬刚,中国音乐图像学学会会长李荣有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黄敬刚代表音乐研究所向大会赠送了《曾侯乙编钟》全书一套。 

此次会议研讨主要涉及东西方音乐图像中乐器、乐舞、乐人、乐事和研究方法等相关议题。其中,图像中的乐器部分,阐释了东西方乐器在不同介质图像中的形制、演奏、精神特质、象征意义等问题,如牛陇菲《法自然·尚简易——中国古琴》、ZdravkoBlažeković(美)《十八世纪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音乐》、李美燕(台湾)《日本正仓院“金银平文琴”的音乐图像研究》、王希丹《论集安高句丽墓壁画中的细腰鼓》、BoLawergren(美)《汉代青铜镜上所见到的抚琴图案》、刘勇《谁发明了中国乐器》、介移风《晋南出土春秋战国编钟的音乐图像学研究》、Sylvain Perrot(法)《蛙鸣与打击乐:古希腊铜像的新观察》、高兴《晋南陶寺土鼓的音乐图像学研究》、ChristianSpeck(德)《JeanGeorges Hirn(1777–1839)画作中号角的象征意义》、朱晓峰《晚唐敦煌地区鼓类乐器制作考》等。图像中的乐舞部分,通过对墓室、宗教壁画等舞蹈场景的分析,探讨了乐舞场面的真实性、舞者舞蹈属类、使用乐器以及舞伎职能,如李西林《壁画中韩休墓乐舞壁画解析》等。图像中的乐人部分,通过对寺庙壁画典礼仪式场景中乐人形象的分析,试图揭示民众在典礼仪式中的心理期待及精神依托,如李宝杰《榆林横山乡村土庙祈雨壁画中的乐人形象分析》、于宙《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壁画乐伎图像研究》等。图像中的乐事部分,围绕不同介质图像中音乐元素的功能、意义,进一步探讨了东西方音乐文化特征及其交流融合,如丁同俊《汉晋越窑青瓷魂瓶音乐图像学研究》、Daniela Castaldo(意)《罗马帝国时代早期民间艺术中的音乐主题》、GabrielaCurrie(美)《同一个世界,不同的世界:古陀罗国的音乐纽带》、毕乙鑫《听见1583——明<出警入跸图>研究》、钟力《敦煌莫高窟第156窟出行图的声音景观》。关于音乐图像学的研究方法,既有认识论的总结,也有方法论的探讨,如李荣有《中国音乐图像学古今方法考述》、ChrisPrice(英)《小资情调的自我表现:音乐图像学中的案例分析方法》、樊杨洁《数字化音乐图像技术及其运用探索》、LarsChristensen(美)《北宋乐器图解中有关图像规范性和描述性的问题》、胡小满《”定睛法”与音乐图像研究》等。 

10月30日,研讨会落幕。会议通过对音乐图像资料多维度的分析与研究,探讨了传统研究领域难以触及的音乐议题,呈现了音乐、美术、考古等多学科的交织与互动,展现了东西方音乐文化的跨文化交流与互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开幕式

西安音乐学院代理院长王真致辞

国际传统音乐学会表演艺术图像学分会主席Zdravko Blažeković致辞

中国音乐图像学学会会长李荣有致辞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教授Bo Lawergren发言

西安音乐学院教授李宝杰发言

合影 

 

 

 

 

 

 

 

 

 

 

 

 

 


 

责任编辑:

图说西音

西音新视界

热点推荐